近期,黃埔海關下屬的常平海關關員前往東莞市橫瀝羅氏金魚養殖場,對7400尾金魚進行現場查驗。待檢驗合格后,這批金魚將立即通過空運的方式出口至新加坡。
當下,觀賞魚的飼養場景不再局限于家庭,辦公室工位也成為常見的飼養地。人們飼養觀賞魚的動機也從單純的家庭裝飾,拓展到解壓消遣。特別是小型觀賞魚,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觀賞魚消費市場持續擴大。羅氏金魚養殖場是東莞市規模最大的活金魚出口企業,主要經營黑龍睛、蝶尾、虎頭等金魚品種,其產品在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十分暢銷。
據了解,觀賞魚出口對于環境品質和通關時效有著較高要求。常平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每次出口的金魚數量達數千尾,必須保證每一條金魚都不攜帶疫病。而且金魚在包裝充氧后最多存活48小時,這使得檢驗檢疫工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
為了快速判斷檢驗隔離池中大量金魚是否健康,確保金魚順利出口,常平海關組織業務專家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望聞問切”工作方法?!巴奔从^察金魚的活動表現,查看是否有異常的“蹭缸”行為,檢查金魚是否存在明顯外傷、紅腫、缺鱗等皮膚病或傳染病癥狀;“聞”是檢查金魚運輸用水、用冰鋪墊、包裝材料、裝載容器、運輸工具以及外包裝標識等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問”是檢查養殖場自檢自控體系的落實情況,包括飼料、藥物使用、水質以及生產用具衛生情況等;“切”則是在疫病監測和臨床檢疫結果合格,且查驗結果符合出口國檢疫要求時,對金魚予以放行。
此外,常平海關提前介入指導觀賞魚的養殖過程,指定業務專家及時跟蹤主要出口目的國動物檢疫標準規則的更新變化,協助企業對接海外標準,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同時,結合出境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加強對觀賞魚養殖環境、飼料安全、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日常監管,對出口觀賞魚疫病防控進行全流程規范跟進。
羅氏金魚養殖場負責人表示:“在海關的幫助下,我們觀賞魚的養殖成活率從90%提高到了95%,運輸成活率從95%提升至98%。海關推出的線上申報、電子約檢、云簽發等便利措施,極大地提高了觀賞魚的通關效率,讓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今年1 - 7月,常平海關共監管觀賞魚出口5.9萬尾,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6%。
來源:東莞+